<video id="h9t8k"></video>

<object id="h9t8k"></object>

    1. <wbr id="h9t8k"></wbr>

        <u id="h9t8k"></u>

          首頁 財經資訊 銀行 保險 擔保 證券期貨 小額貸款 典當拍賣 財富經 理財案例
          您當前所在位置:晉江新聞網>>金融頻道>> 財富經 >>正文

          我為蜂狂 養蜂致富的創業能人

          www.phatpiticom.com來源:央視網2015-07-16 08:07我來說兩句
            

            這天中午,楊紹位請來幾位當地的瞄蜂高手,一起進山找胡蜂。

            楊紹位:這是我們當地瞄蜂大王。

            記者:你最高的記錄是(一年)能瞄到多少?

            云南省保山市騰沖縣蒲川鄉戶弄村村民陶正華:(一年)70多窩。

            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怒江鎮禾木村村民楊昌鎖:從小在山林里面看,所以對這些東西都不怕。不管什么蜂我都可以嘗試一下,搞定。

            每年的四月到八月,是在山里尋找野生胡蜂的季節。民間常說的馬蜂,在生物分類上屬于胡蜂科的蜂類。

            楊紹位是當地規?;斯ゐB殖胡蜂的第一人,每年這個時候,他都尋找一些野生蜂種,跟自己繁育的蜂種雜交,保持蜂種的優良基因。他得到消息,這片山林里有一種晝伏夜出的蜂,跟絕大多數胡蜂白天覓食的習性相反,這種蜂只在晚上覓食,因此得名夜食蜂。

            走了不到五分鐘,瞄蜂的村民突然興奮起來。

            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怒江鎮禾木村村民楊昌鎖:哇,找到了找到了在這里,看清了看清了。

            楊紹位:是不是找到一包了?

            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怒江鎮禾木村村民楊昌鎖:找到一包了。

            楊紹位:好好好,跟我來。

            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怒江鎮禾木村村民楊昌鎖:好大一包好大一包。在葉子最密的地方就是。

            楊紹位:這棵樹的正中上面,黃色的一坨,黃黃的那一坨。

            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怒江鎮禾木村村民楊昌鎖:主要是看葉子的密度,能不能夠遮蔭。(夜食蜂)就是討厭光。

            記者:這么快就發現了?

            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怒江鎮禾木村村民楊昌鎖:我也使了好大一點力了。我爬了幾棵樹了。這窩蜂子要想一點方法才能把它拿下來,不想辦法拿不下來。你上還是我上?

            楊紹位:你上,就是你上。

            幾個人決定就由發現蜂包的楊昌鎖爬上15米高的樹摘取蜂包,其他人在樹下配合接應。這樣的防護服8斤多重,不透氣,穿著很熱,也不方便爬樹,但必須要穿。因為如果被胡蜂蟄,輕則腫痛,重則有生命危險。

            云南省保山市騰沖縣蒲川鄉戶弄村村民楊紹忠:蟄著臉部,蟄著眼睛最危險,還有蟄著脖子在,蟄著脖子一腫,腫到里面就難喘氣。

            云南省德宏師范高等??茖W校食用藥用昆蟲研究所所長郭云膠:看人,看人的體質,有些人體質里面沒有分解蜂毒的那種酶,先天缺乏這種酶,我們叫過敏性體質,這個蜂毒蟄進去,沒有酶把這個蜂毒分解上來,這個蜂毒就直接對人的呼吸心跳,這個神經中樞就造成影響,就出現呼吸停止,休克、心跳加快之后停止,嚴重的就有生命危險。

            如此兇猛的胡蜂,要掏取它的蜂巢,不能有絲毫大意。楊紹位讓在場的每個人都穿上了防護服。

            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怒江鎮禾木村村民楊昌鎖:我上去了。

            村民楊昌鎖很快就爬到樹的頂端,但他卻突然停在了那里。

            記者:是不是有什么問題?

            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怒江鎮禾木村村民楊昌鎖:不行了不行了,我下來了,防蜂服漏了,你們快閃,你們快閃。

            記者:小心,怎么了?

            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怒江鎮禾木村村民楊昌鎖:趕緊撤趕緊撤。趕緊撤。受不了了。

            記者:你被蟄到了是嗎?

            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怒江鎮禾木村村民楊昌鎖:不要跟著我來,不要跟著我來。

            還不清楚剛才究竟發生了什么,村民楊昌鎖已經消失在視線中。記者跟著楊紹位趕緊從另一條路上山,最后在山路旁的一戶村民家,找到了楊昌鎖。

            記者:你剛才怎么了?跑得那么快。

            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怒江鎮禾木村村民楊昌鎖:我被蜂子蜇了八九下了,臉,這里這里這里這里,吃點頭痛粉。

            記者:止痛粉?

            楊紹位:解毒的,趕緊吃,上來坐下。

            既然穿了防護服,咋還被蟄了呢?

            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怒江鎮禾木村村民楊昌鎖:那個防蜂服那里漏了,鉆進去。要不然我那么快的速度,你們都沒有發覺我已經到樹腳了。

            當時到底發生了什么呢?

            這是安裝在楊昌鎖身上的微型攝像機記錄下的當時的畫面。村民楊昌鎖在爬樹的過程中,防護服脖子那一塊松開了一條縫,胡蜂鉆了進去。被蟄后的楊昌鎖是爬著上山的。

            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怒江鎮禾木村村民楊昌鎖:拍一下,你們請勿模仿,這種東西真的受不了,非專業人員請勿模仿。

            記者:這個也太危險了對吧?

            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怒江鎮禾木村村民楊昌鎖:對,要不然又是隨隨便便一個人都可以養,這個東西太危險了。我現在臉上就像在烤一個烙餅一樣的形式。你們尋常人早就扛不住了,當時就(昏迷)了。

            記者:這個這么危險,你還每一年都瞄蜂嗎?

            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怒江鎮禾木村村民楊昌鎖:每一年都做的,因為沒有辦法?,F在不想去瞄了,就去人工養殖,跟楊紹位來這里交流一下,學一下。

            楊紹位跟當地很多村民一樣,也是從小就喜歡瞄蜂,頭上兩個疤就是當初被胡蜂蟄過留下的。當地人遇到被蟄的情況都是趕緊喝濃的紅糖水、吃止疼藥,嚴重的就送醫院。記者后來得知,被蟄的當天晚上,村民楊昌鎖也被送到醫院輸液。

            楊紹位的老家森林資源豐富,很適合胡蜂的生長。2010年,楊紹位從部隊退役后,就拿出家里全部積蓄,嘗試馴養野生胡蜂。和如此危險的胡蜂打交道,并作為自己的事業,楊紹位看中的就是胡蜂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。可是他要在老家人工養殖胡蜂的消息一出,就成為村里人嘲笑的對象。

            云南省保山市騰沖縣蒲川鄉戶弄村村民楊紹興:思想神經的意思,不可能的事,有史以來沒有人做成功的事。

            云南省保山市騰沖縣蒲川鄉戶弄村村民楊春國:大家都不相信,就有這個懷疑,野生的東西,人工來養,不行,養不活。

            多少年來,當地人都是進山把野生蜂窩摘取之后,拿回家掛在房前屋后,依舊讓蜂自由采食,過了中秋節,就可以把蜂窩取下來,收獲蜂蛹。蜂蛹被當地人看作上等的食材,當地人一般用蜂蛹招待貴客,多的話就去集市賣錢補貼家用。

            一斤蜂蛹可以賣到100元左右,當地村民也有嘗試馴養野生胡蜂的,但都沒有成功,而楊紹位卻對人工養殖胡蜂很有信心。為了得到妻子經濟上的支持,楊紹位對妻子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承諾。

            楊紹位:我說百分之百看準,她不同意。我最后就給她一個定心丸,我說兩年之內保證我們在這個行業,我們的家庭兩年賺100萬元。

            妻子張麗仙:我說你賺吧,好吧,我就等你賺100萬元,我就回家閑著吃。

            楊紹位:怎么賺怎么細化我都跟她講,她聽了以后還感覺是有道理。

            妻子張麗仙:沒戲。

            記者:為什么?

            妻子張麗仙:因為我不看好這一行,我從來沒看好過。

            楊紹位有30多萬元退役安置費,夫妻倆還有20萬元的積蓄。楊紹位計劃前兩年,每年投資15萬元。他將怎樣實現兩年賺到一百萬元的目標呢?

            村民楊昌鎖被蟄的第三天,楊紹位又找了幾位村民,準備掏取這個夜食蜂蜂窩。這次的情況又會怎么樣呢?

            記者:你就穿這個就行嗎?

            楊紹位:這個也還是可以。這也算是防蜂服,它是兩層,這種防蜂主要就是要有點滑性,它就蟄不進去,不是說要多厚,就是要表面有滑性。這種簡易一些,也方便一點,爬樹方便。

            準備上樹的村民套了一件自己的外套和一條褲子,防護帽是自己用摩托車的頭盔改的。

            村民剛爬到距蜂窩兩米左右的一個樹杈,夜食蜂就已經將他團團包圍。

            楊紹位:(夜食蜂)太多了,至少幾千只。好好好,斷了斷了,你捏住一點,捏住一點,輕一點,也行。

            胡蜂有的像這樣在樹上筑巢,有的在地下筑巢。2010年4月,楊紹位在山里尋找和購買了三個品種共117窩野生胡蜂,花了10多萬元。他沒有想到,第一年總共投下的15萬元很快打了水漂,起因便是這種地下筑巢的大土蜂。

            楊紹位:云南人也叫它紅娘,也叫虎頭大土蜂。紅娘它的特征,它的背部有紅點或者紅線,三角形,是不是。

            大土蜂在胡蜂家族中體型最大,攻擊性最強。采訪時,楊紹位原本想讓記者近距離觀察它,大土蜂卻用毒刺實施了攻擊。

            楊紹位:放在手上要捏住,不然它一下子就跑了,但是你又不能猛捏,它有刺,它的后面(有刺)。你看,它已經攻擊了。

            記者:它已經攻擊了我。

            楊紹位:它的尾部(蟄完)都留在你(手套上)。

            記者:它還會動。

            楊紹位:還會動,它的生命力,它的攻擊力是很強的。一般的話這個刺也不留,它就是留下那個毒液。

            而生性兇猛的大土蜂還有一個攻擊同類的特性。

            楊紹位:攻擊同類,比它弱的巢穴它都去攻擊。它本身主要的食物來源就是屬于胡蜂類的幼蟲,所以它不得不去攻擊侵占別人的巢穴。把別人的小幼蟲弄來喂它的幼蟲。

            養殖的第一年,因為不了解大土蜂的這個習性,楊紹位沒有控制好蜂群的放養距離,結果大土蜂把其他蜂群全部攻擊,年底只剩下20窩。而僅剩的20窩大土蜂也沒能越冬,全部死亡。

            妻子張麗仙:死這么一箱兩箱就擺在我面前,我就問他這個值15萬元嗎?我就問他,這值你10多萬元錢嗎?

            楊紹位:錢是虧了,但是經驗是總結了,那也算不虧。失敗的面前自己安慰自己一下,就是再干再繼續,就必須發現一個問題來年堵住一個問題。

            2011年4月,楊紹位又投入十五萬元,尋找和購買了野生蜂種100多窩,做蜂箱搭蜂棚。人工養殖胡蜂最大的難題就是解決蜂王的越冬問題,2011年冬天,楊紹位技術上有了突破,70%的蜂王都成功越冬。

            可2012年3月的一天夜里,一場狂風暴雨把蜂棚掀了個底朝天,蜂王全都刮跑了。

            楊紹位:(蜂棚)全部掀掉了,并且還翻到這個地方。15萬元又沒了。徹底完了,當時我就跟一個工人直接坐在那個地方,泄氣了就像那個球一樣,徹底不行了。

            養殖的第二年就這樣失敗了,當初兩年要賺一百萬元的承諾落了空。連著三天,楊紹位都睡不著覺,三天之后他卻決定,要妻子拿出家里僅有的20萬元重新開始。

            妻子張麗仙:我特無奈,當時想抽人的感覺,當時你說賺100萬元,200萬元,我都不管它了,我就當你一句玩笑話。但是你還要干,這怎么辦?你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。

            楊紹位:那是很大的風,也不是天天都有,年年都有。只要是再牢固一下,把(蜂棚)加固,這個問題可以杜絕。把損失的東西找回來,怎么找?再干。

            可第三年,因為蜂棚和蜂箱的設計出了一些問題,已經越冬的蜂王出現大量死亡。

            楊紹位:(蜂棚)這個地方通風的地方少了一點,當時我們就是兩頭,這頭和那頭弄了一點紗窗,上面全部是塑料薄膜。這是之一,第二個當時的蜂箱。制造的時候沒有干透。溫度一起來,這個蜂箱不是很干它就發潮,發霉,容易造成蜂王的一些病變,這個是主要的原因。

            到2013年4月中旬,蜂王全部死光,楊紹位再一次失敗了。而這一次,家里最后的20萬元積蓄就這樣賠了進去。當楊紹位告訴妻子他準備借錢再干的時候,妻子的情緒瞬間爆發了。

            妻子張麗仙:當時那分鐘那個委屈,我跟你講是我那么多年過來,從小到大從來沒有過的,那個叫嚎啕大哭。連自己都覺得怎么會那么凄慘那種感覺。

            楊紹位:你在這個鄉里哭什么,就我們兩個人。我說我干這個,至今全力(以赴)才是三年,不算長。我最后一句話跟她講的就是,失敗是成功之母。

            妻子張麗仙:失敗是成功之母,我說已經變成它奶奶了,不是失敗之母了。你總是在失敗,讓我覺得比失敗是成功之母還要嚴重。

            2013年5月,楊紹位找朋友借了15萬元,他不顧眾人反對,再一次出發,收購野生蜂種。

            楊紹位:那個幼蟲在動。

            楊紹位把野生的蜂巢帶回基地后,就放進自制的蜂箱進行人工馴養。

            2013年冬天,楊紹位完成了蜂王的交配、越冬等技術難題。鑒于第三年失敗的教訓,他又在蜂棚和蜂箱的設計上做了改進。

            記者:這是自己買回來的注射器,自己改裝的是嗎?

            楊紹位:是的,自己在這個地方削開一個口。就是要一個口,蜜蜂、牛肉、豬肉,要瘦的。

            記者:就喂到這個管子里。

            楊紹位:對,弄進去,然后這邊屬于稀食槽,稀食就是糖水、蜜蜂水混合。在整個養蜂界當中,我敢說稀食槽像我們這種,只有我們才會這樣的。這個地方,胡蜂不來吸食它不會出去,吸了以后才會出去,吸多少出多少。

            四年時間,楊紹位一直在不斷改進和突破。到2014年5月,楊紹位培育出了800窩這樣的標準蜂群。養殖到2014年年底,他的蜂蛹賣到了當地的餐館和農家樂,賺到了20多萬元。

            云南省保山市騰沖縣蜂蛹經銷商胡家永:蜂蛹分品種,有土蜂、黃腰蜂、白腳蜂,土蜂要銷到150元一斤。黃腰蜂一斤在100元左右。其他的品種更低些,有五十元、六十元一斤的。

            楊紹位終于嘗到了成功的滋味,而來之不易的成功,也讓周圍人對他刮目相看。

            云南省保山市騰沖縣蒲川鄉戶弄村村民楊紹興:開天辟地在我們這個地方沒有這種人,沒有人工養殖。沒有想到真沒有想到。他還是看得準。

            妻子張麗仙:想想以前覺得自己不支持還是有一點點過分?,F在我相信了,夫妻同心,其利斷金。

            2015年楊紹位養殖了胡蜂四個品種共2200窩,記者采訪時,很多養蜂愛好者都找到他,購買他培育的標準蜂群,到2015年5月底,他已經出售了1000多窩。

            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勐捧鎮胡蜂養殖戶李紹兵:養這個養得好的話,還是可以的。這個一巢能夠(賺)1000多元2000元也是有的,再好一點的話就更多。

            云南省保山市騰沖縣蒲川鄉戶弄村胡蜂養殖戶趙興榮:我們不需要投入什么的,這個蜂子你只要放起來,找食它都是到山里面去的,我們不需要人工喂養了。

            云南省德宏師范高等??茖W校食用藥用昆蟲研究所所長郭云膠:新興的綠色產業,因為它在山區不會像工廠冒煙出來,也不會有廢水,還有山林里面的蝗蟲、病蟲害還可以被胡蜂吃掉。

            云南省保山市騰沖縣蒲川鄉黨委書記李壽好:胡蜂有一個特點,它吃的都是比如蒼蠅、害蟲等等這一些蝗蟲等等這些,所以它的養殖成本是非常的低。養殖成本比較低,但效益很好,所以對我們群眾的致富來說是一個好的產業,他起了很大的帶動作用。

            標準蜂群直接在野外放養,經過四五個月的自由采食和生長后,就可以掏取蜂蛹,進行最終的銷售。楊紹位告訴記者,他今年就能實現那個賺到百萬財富的夢想。

          標簽:養蜂|致富|創業
          責任編輯:王華峰 王華峰
          我來說兩句
          請您文明上網、理性發言并遵守相關規定。
          你至少需要輸入 5 個字    昵稱:       
          特別說明:轉載內容(即來源未注明“晉江新聞網”或“晉江經濟報”的稿件)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,不代表本網立場;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(即來源未注明“晉江新聞網”或“晉江經濟報”的稿件)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您來電或來函告知,并提供相關證據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。
          論壇熱貼  〉
          起碰日穴手机在线视频_尤物yw午夜国产精品视频_中文无码喷潮在线播放_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
          <video id="h9t8k"></video>

          <object id="h9t8k"></object>

          1. <wbr id="h9t8k"></wbr>

              <u id="h9t8k"></u>